汉式婚礼
案例欣赏
汉(周)风
唐风
明风
关于汉式婚礼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吉山汇
          和大厦A305
交通:公共汽车348,390,
          403,432,495,581,
          945,B15,B20,夜13 
          吉山幼儿园站
电话:020-82526986
            18928751391 

            18928751392
Q Q:1626352032
新浪微博:[@琴瑟汉式婚礼]

 

RECOMMENDED HOT热点推荐 

涨知识!原来汉婚这2个仪式是这么回事!可别再错啦!



第六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已经圆满结束啦!话说今年一个新项目可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呢,那就是首届汉礼婚博会!

首届汉礼婚博会包括了论坛、讲座、婚礼展示、展位等内容。精选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资深的七家专业汉婚策划执行机构负责人和团队进行现场展示、交流。
 
前些天我们的热文《什么?这场婚礼竟有万人围观!|西塘水上汉服婚礼精彩回顾》就展示了当时的盛况啊!
 
今天要登场的是重头戏:汉礼婚博会的专家讲坛!这可是全国最专业的专业汉婚从业者在一起的交流分享。
小编有幸在现场聆听,老师们的精彩分享让小编受益匪浅。
 
蕾蕾老师的汉服普及讲座可以说是百听不腻,演讲生动有趣,深受大家欢迎。
但汉式婚礼因为相对专业,蕾蕾老师平时很少讲,这次难得的机会,蕾蕾老师会给我们分享什么有趣的内容呢?
 
 
想知道答案就继续往下看啦!
 
 
 
 
 
精彩剧透
 
●现代汉式婚礼中的“礼、俗、程、仪”
 
●关于结发礼,什么才是误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到底是形容 社会主义 兄弟情还是爱情?
 
 
 
以下是蕾蕾老师论坛演讲:
 
 
谈现代复兴汉式婚礼中的礼、俗、程、仪
 
 
各位汉婚同行、婚庆同行和对汉婚感兴趣的未来同行们早上好,我是广州琴瑟汉婚的蕾蕾老师。专业从事汉婚策划、执行6年。
 
6年来,我们广东为核心,从湖北到湖南,从浙江到江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汉式婚礼的方方面面都积累了不少自己的体会,今天有幸和大家交流,分享我对汉婚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现代复兴的汉式婚礼,并不是原版周礼的复制,而是以周礼为蓝本的继承、发展,甚至创新。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存在完全复刻的周制婚礼。
 
为了更加准确,我们现在汉婚从业者会定义我们策划执行的是汉式婚礼。虽然有很多汉服同袍还会习惯说周制、唐制、明制婚礼,但实际上,这些不同的制式,只是不同风格的周制婚礼。同时,因为时代的巨大变迁,又不是原版周制。所以,用汉式婚礼,也就是汉民族传统婚礼来表述我们现在所做的婚礼,更为准确。
 
根据新人的喜好,我们往往会采用某种风格的礼服和场地布置,于是就有了汉周风汉式婚礼,唐风汉式婚礼,明风汉式婚礼。当然,现在也有很少量的宋风、楚风、秦风,其实大体的礼仪都很类似,区别的只是服装和布置,还有一些细节。
 
现代复兴的汉式婚礼中,完整的仪式有很多环节,我把它们分为:礼、俗、程、仪。就是礼节,风俗,流程,仪式(感)。
 
也就是说,一个汉式婚礼的仪式是包括了原始的记载的礼,流行于民间的婚俗,现代设计的流程,与之相辅相成的仪式感这四个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现在各家专业汉式婚礼的婚策机构,所做出的汉婚作品,虽大体类似,但各有千秋,风貌不同,正是因为大家的汉式婚礼作品都包括了礼、俗、程、仪四个方面。相同的只是礼,而俗、程、仪,则是大家各自设计,各自擅长,各自发挥,各自精彩。
 
我今天的重点,就是结合汉式婚礼的流程,从礼、俗、程、仪四方面分析、解读现代汉式婚礼的仪式。
 
 
 
 
 
 
先说礼,严格来说,汉婚仪式中的各个环节,只有沃盥、共牢、合巹3个环节是出现在《仪礼》的记载中,也就是这3个环节,可以没有争议地称之为礼。而更严格说来,现代汉式婚礼中的合卺礼与原始周礼又略有不同,在周礼的合卺礼是用一剖两半的葫芦喝酒,象征夫妻二人同尊卑,相亲相爱,但并没有记载需要交换。
 
而到了后来,演变成了喝到一半后交换酒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真正的交杯酒,在同尊卑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分你我的含义。这个风俗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能够考证的记载是出现在宋朝。
 
我们现代绝大部分的汉婚仪式中,合卺礼都会采用交杯酒的形式。也就是合巹这个流程源于礼,但结合了风俗的成分。
 
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代不能复刻出原版的周制婚礼?
 
因为时代发展到现在,如果真的只用原版记载的礼,我们的婚礼仪式会变得过于单薄和沉闷,要是再加上周礼要求的不举乐,不设宴,已经完全不符合现代人的要求。这个时侯,我们要丰富婚礼内容,顺应时代发展,又要保留华夏礼仪风貌,就要有变通和取舍。
 
本来即使在古代,从先秦两汉,到唐宋元明,汉人的礼仪、服饰也是一直在发展中的。变通和取舍并没有问题,但如何掌握度,使得汉式婚礼既有华夏风貌又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这是要认真把握的。
 
 
 
 
 
 
 
第二点说风俗。刚刚说到,只做严谨的礼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符合汉婚仪式感的风俗就是有益的补充。
 
风俗,就是是长期沿袭的风气、习俗。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甚至一乡一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太多婚礼习俗。有些有美好的寓意,我们积极选择,有些不雅或恶俗的,则坚决摒弃。
 
现代汉式婚礼中有不少风俗的体现,比如明风汉式婚礼中的挑盖头,唐风汉婚中的却扇、催妆,还有上花轿之类,这些都是风俗的流传。
 
今天我要重点讲结发。
 
 
 
这里我先插个题外话,今年端午节我睡得迷迷糊糊醒来收到很多祝福,却越想越不是滋味一气之下爬起床写了一篇《大胆说快乐,端午不止安康》。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因为现在的端午流行说安康,说快乐会被人BS为没文化。
 
就是因为从大概3年前,突然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端午的源起是为了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等悲剧人物为了驱毒所以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理由看着很像回事,谁原意被人说无知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快乐的端午而选择安康。
 
今年我终于受不了了,起床噼里啪啦敲了一千多字,从三大理由分析,首先列举各种快乐的节日有很多都是纪念悲剧或悲剧人物,其次列举中国和世界各种传统的驱鬼祈福其实都热烈奔放载歌载舞总之很欢快,最后列举大量古人记载中如何快乐过端午。写完这篇推文发出去我才敢一边贴文章一边理直气壮地祝朋友们端午快乐。
 
相信在场的汉婚大咖们都知道我为什么讲这个看来与汉婚毫无关系的题外话。是的,就是关于结发。在汉式婚礼中,有个很美的仪式叫结发。夫妻各剪下一缕头发束在一起,象征二人身心合一。同时也体现结发夫妻、结发妻子等含义。
 
但现在有些汉婚同行开始放弃这个仪式,因为要避免争议。跟端午不敢说快乐的理由何其类似。我昨天做汉婚展示,有朋友为了安全起见,就建议过我放弃结发环节。我不是没有动摇过,但再三考虑,还是决定保留,并且要说出我坚持的理由。
 
结发的争议来源之一,是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诗词文学作品中的“结发为夫妻”、“结发同枕席”一定是把头发剪下来束在一起。也有可能是指男子冠礼束发。
 
中国太多词汇有多种意思,男子冠礼中的成年束发,比如“结发缨冠”、“结发事远游”,明显是指男性个人。
 
但是,在“结发为夫妻”、“结发同枕席”的诗句中,很明显,两个人才能够“为夫妻”,才能“同枕席”,这两句里的“结发”硬要理解成男子成年冠礼时的束发,未免太牵强。
 
而且,即使就算结发有含义是指男子成年,也不能证明结发没有出现在婚礼仪式中。毕竟结发夫妻、结发妻子这些词中的“结发”一定不是指男子成年。因为根本就不通顺。特别是“结发妻子”,要是理解成男子成年,更是有点荒谬,因为丈夫结发了,所以娶的妻子叫结发妻子,那男子成年还叫弱冠,能不能造个词叫弱冠妻子?这站得住脚吗?
 
中国历史上明确有记载出现过结发,也叫合髻礼,比如唐诗中“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何人处,绾作同心结”。比如宋朝《东京梦华录》里的“男左女右,留少头发,谓之合髻”。
 
当然,欧阳修和司马光都批评过结发,但批判的原因主要在于“不知用何经义”。(插播,成都大行令晓光老师后面对这个还有一段有意思的补充,原来宋朝时期批评过结发的那一批人都是有裙带关系的,也就是老大说“这个不对”,小弟们就一哄而上说“这个不对”,具体请查阅晓光老师的发言。)
 
但我们透过批评能够获得的信息就是,当时的世俗已经产生了结发,而且是比较流行,才能惊动两位严谨的大家出面批评。但换个角度想,既然结发是既成事实的民间风俗,它作为风俗出现在现代的汉式婚礼中又何尝不可?
 
如果我们现在只做纯周礼,是否结发自然有争议,但现在的汉式婚礼中本来就融合了很多风俗甚至设计环节,为何不能容纳一个浪漫的结发?
 
第二要提醒大家,中国是个讲究意象的国度,了解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在中国的传统中,从文学作品到艺术创作,是意象的世界,中国文人是善于或习惯用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诸如牡丹象征富贵,兰花象征高雅,比翼鸟和连理枝象征夫妻恩爱。文学作品中,诗人不说“我被孤立了没有同道”,而是说“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不会说“我现在心情好郁闷”,而是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这所有的点点滴滴,都体现着华夏人文中的含蓄之美,意象之美。而头发另一个很美的名字——青丝,从来都是情丝的象征。各种古代故事中,用一缕青丝代表自己留给爱的人这样的情节实在很熟悉。
 
还有人拿曹操割发代首来论证古人不能乱剪头发,但其实这恰恰说明头发的重要性,它是可以代表身体的。夫妻剪下一缕头发束在一起正能表示身心合一。不剪头发,难道剪点指甲放在一起吗。
 
反对者还有一个理由,说结发的剪刀属于利器,不能出现在婚礼上。但事实上,剪刀属于工具,它跟刀枪剑戟这样的武器性质并不相同。如果说它锋利可以伤人,古典小说中贞洁烈女头上的发簪比剪刀还更有杀伤力。
 
而且古代的典礼上真的不能出现金器、利器吗?相信这个说法的人不妨去翻看一下最经典的礼仪典籍《仪礼》,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在婚礼上的共牢礼是用匕首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迎娶孙尚香时满屋刀枪的情节大家应该也不陌生吧。
 
不过,中国之大,如果有某些地域有风俗婚礼上不宜出现剪刀也不奇怪。但至少我接触过的全国几百位新人中,只有一位新人说过他们那里的风俗不出现剪刀,绝大部分新人没有提出过家乡有这种禁忌,而且都十分喜欢这个环节,在我公司的5周年庆典中,我们请回的新人代表在回忆流程时,还特别提到这个有意义的环节,让她终生难忘。
 
更有趣的是我一位朋友曾经说过,她和丈夫早恋,相爱于初中,那时还是少年的她曾经把自己和男朋友的头发剪下来一点放在一起珍藏,然而那时她并不知道有结发夫妻和结发妻子这样的词,更不知道汉式婚礼中有结发。只是觉得这样浪漫,能表达爱。
 
我公司已经有3位同袍员工,在知道结发不出自周礼记载情况下,在自己的汉式婚礼上仍然保留结发这个环节,因为她们并不想完全去复刻周礼,而是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既美丽浪漫又符合中华美学风貌的华夏婚礼。
 
我的客人中也有极其严谨苛求复原的同袍,今年甚至做过一对,他们严谨地翻遍了《周礼》、《仪礼》、《礼记》,并且真的按周礼的时代去用手抓肉抓饭行共牢礼,作为服务方我当然尊重客人的意愿,但即使严谨到如此地步的同袍,也在知道三礼中都没有结发记载的情况下,仍然保留了结发礼。
 
可以感受到,相爱的新人们,对结发的情结。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结发这个仪式会有新的感受。作为一个汉婚从业者,我要明确结发并不属于原始记载的礼,但它作为俗出现在婚礼仪式中,并无不妥。古人的结发之礼没有礼仪典籍做支撑,但这样一个风俗,却体现着爱情,体现着浪漫,体现着夫妻的身心合一,以及含蓄深沉之爱。
 
 
 
刚才用大篇幅表述了对结发的理解,现在再简略地说一下汉婚中“解缨”这个环节。“解缨”其实在各家的婚礼中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呈现方式,毕竟古人的典籍太过深奥,相关环节描述不太清晰,所以大家各自有不同的解读。
 
不过欣慰的是,虽然有不同的理解和呈现,但没有太多争议,因为大家都能知道我们不是复刻周制婚礼,而是结合了现代人变通和取舍的汉式婚礼,一些的确无法理清的细节,我们完全可以在符合整体庄重大气的礼仪感觉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理解。
 
 
 
 
 
 
第三点,程。就是流程,这个环节有点难表述,但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婚礼仪式中,既不是礼,又不算俗,直接就是现代设计的环节。估且称之为“程”吧。
 
比如执手有依据,但盟誓就没有记载,所以算是个设计环节。现在绝大部分人汉婚用的誓言都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就是说从今天起,无论是生死离合,我都与你约定好,让我握着你的手,我要与你一起慢慢变老。
 
 
 
这段话以无敌的浪漫和深情打动了无数人,即使有个有死字都影响不了诗句中包含着的极致浪漫,也符合新人们生生世世要在一起的美好愿望。
 
不过总有一些过于认真但未必深入的考据党不解风情,不知是不是跟近年来同性恋大行其道有关,这几年屡有人嘲笑拿这篇诗歌作为爱情誓言的男女,说这是一篇描写同性恋情的诗词。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篇军旅作品。
 
每每听到这种论调,我都恨不得驳斥一番,实在是太破坏浪漫美好的小感觉了。今天借这个机会,说说这种观点的不合理之处。
 
《击鼓》是军旅诗,但诗中80个字,太多词体现了诗人说的不是身边的战友,而是家乡的爱人:
 
原文: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释文:鼓声镗镗作响,战士们奋勇操练,他们在国内修筑城墙,我却一个人独自去南方。
点评:我独南行,表现的是战士离开家乡的孤独。
 
原文: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释文:跟随着孙子仲平定陈国与宋国,不允许我回家,我忧心忡忡。
点评:很明显还是爱的人不在身边,他在想家,想家中亲人。
 
原文: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释文:我身在何方,我身处何地?我的马又丢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找到它,在山间,树林里。
点评:这句话看似没有体现,却被誉为文心最细的神来之笔,因为马在中国意象中是不受羁绊,爱驰骋的,通过丢失的马正是表达战士不愿长期战斗,想脱离军营归家的思绪。
 
原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点评:这是全诗的高潮,大家都能理解它的含义,只不过有人认为这是在思念家中的妻子,有人却认为军旅诗就是写战友的。
 
原文: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释文:哎!太遥远了,有生之年还有这一天吗?哎!太遥远了,我的诺言竞无法实现!
点评:阔和洵,都是表示遥远的意思,很明显战场上的这位诗人在思念远方的爱人,而不是身边的战友。
 
所以,这首诗无论从它的原意,还是现代的含义,就是写给爱人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纵观中国文学史的爱情诗篇,这8个字有着无法超越的深情和美,所以,用在汉式婚礼中作为情感表达的最高峰,实在是无可替代。
 
 
 
 
 
 
 
 
 
最后要说的是仪,礼和仪其实是一体的,只不过礼重的是礼节,仪重的是仪式感。在已经完全被西化的中国婚礼市场上,汉式婚礼能够从不为人知到稳步增长,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除了其华丽的外表,更有其震撼人心的仪式感。
 
仪式感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礼节,也会通过很多辅助内容得到增强。比如荡气回肠的音乐,华丽大气的场地布置,厚重正气的司仪解说,每位参与者端庄挺拔的仪态,舒展自信的举手投足,甚至新郎的冠帽,新娘礼服的长拖尾,精致的妆容等等等等,无一不成为增强仪式感的重要内容。
 
 
 
这个方面,各家的汉婚也是各有特色,有趣的是这些特色往往跟掌门人有关,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的各家汉婚仪仗中,有彪悍的铠甲队,有帅气的飞鱼队,当然美女们的仕女队列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养眼最重要。而琴瑟汉婚在仪仗组织的过程中,既重视姑娘们的美丽外表,又会通过大气的音乐和道具让女子仪仗产生不输帅哥队的强大气场。
 
以上所有点点滴滴内容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汉式婚礼。
 
最后要总结,汉式婚礼的仪式,包括了礼、俗、程、仪。有最原汁原味的礼节,也有流传已久的风俗,又有依据整体风格设计的环节,最后统一形成庄重大气的仪式感。这些流程在今天的汉式婚礼中是相辅相成的。
 
但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在遵守礼的同时,俗、程、仪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汉式婚礼的风格,符合大气风雅的审美,不要以为我今天说过汉婚是继承,发展甚至创新,就脱离开汉式婚礼的大感觉去追求所谓的创新。汉式婚礼的魅力是因为它传统礼仪带来的仪式感,只有遵从这种感觉,才能执行出有颜值有情怀有仪式感的汉式婚礼。
 
 
祝愿在座的各位和我共同努力,把汉式婚礼推广起来。我用我琴瑟汉婚和琴瑟汉文化的两句宣传词作为今天演讲的结尾。
 
 
琴瑟汉婚——千年传承,引领时尚。
琴瑟汉文化——用心血复兴民族文化!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 2013 GZQINSE.COM 版权所有:广州琴瑟婚礼策划有限公司

1626352032 新浪官方微博
友情链接:

广州琴瑟淘宝店铺     汉服婚礼    古典摄影   中式婚礼策划     广州中式婚礼    汉式婚礼